姥姥去世二十七年了,二十七年也忘不掉她的影子。我真渴望有靈魂,渴望有一天能再和她相見,能讓我再叫一聲姥姥。
姥姥不是我的親姥姥,她是親姥姥去世前給姥爺找的填房。我的親姥姥在我母親十幾歲時就去世了,我的記憶中就只有一個姥姥。姥姥的娘家是山后村,從小就沒有了父母,哥哥把她帶大。姥姥是個有輕微智障的人,她沒有我們正常人的人情和世故。姥姥是我親姥姥領回去的。親姥姥很精明,這樣既能給姥爺延續(xù)香火,又不會和她爭風吃醋。
姥姥不會做精巧的活計,只會做飯、帶孩子,我和弟弟都是她一手帶大的。姥姥帶我們,任我倆胡鬧和瘋玩,更不用說講究衛(wèi)生了。冬天屋里冷待不住,兒時的弟弟就知道在外面瘋跑,凍得鼻涕流下來,實在掛不住了,就左棉襖袖子一抹,再抹到左屁股上;然后再右棉襖袖子一抹,接著抹到右屁股上。一個冬天下來,除了整天掛在腮上的鼻涕胡子,就是兩只袖子和屁股上亮而厚的鼻涕鎧甲。對這些姥姥都置若罔聞,她眼里就只有活蹦亂跳的、健康的孩子。到老年時,每逢村里的人開玩笑說她心眼少,她就反駁說:“俺心眼少,俺心眼少帶出了兩個大學生!”
我和姥姥、弟弟睡在東屋的土炕上。一到晚上,點起飄忽的煤油燈,一鉆到被窩里,就纏著她講故事。姥姥知道的故事不多,就只會講《皮胡子燈》《借宿“虬子”屋》(過去風俗:老人死后裝棺先存放在閑屋,等老伴死后同葬。)等幾個鬼故事。雖然故事很短,但她講得聲情并茂,繪聲繪色,嚇得我和弟弟瑟瑟發(fā)抖。特別是講到夜深人靜時,涂在棺材外面的泥,自己噼里啪啦地掉時,我的汗毛就直豎。可人就是怪,我和弟弟聽鬼故事就像吃辣椒牛肉醬,越辣越有癮。姥姥的鬼故事陪著我和弟弟,度過了娛樂匱乏的童年。
小時候的食物很少,大人頓頓是地瓜和窩窩頭,小孩子正是長身子的時候,嗓子眼細,可以單獨蒸一點雜合面窩窩頭。我是哥哥,這個特殊待遇多享受了兩年,取消這個待遇時,我七歲,弟弟五歲。我清晰地記得,弟弟坐在飯桌前,望著黑黑的地瓜面窩窩頭,不吃也不語,母親催他吃飯,他傷心地大哭:“我吃不下去!”可家里太窮,哭泣也沒改變面前的食物。姥姥最疼我了,每次找到一點稀罕的吃食,就算是幾個“胖孩”或谷荻草,也是給我一個大的,給弟弟一個小的。當然,弟弟也搶不過我??墒呛芄郑m然弟弟吃得不好,可長大后愣是比我高了一頭多。
母親的身體不好,看遍了醫(yī)生也不見起色。后來找了許多風水先生看,屋不正修屋,樹不好伐樹,影壁墻不對就拆了,但最終也沒有起色。折騰了好幾年,母親實在沒辦法了,就在父親的村里蓋了房。我讀初中的時候,就搬到楊莊去了,弟弟和妹妹就改姓了楊,母親掛念姥爺?shù)难},就讓我還姓張。姥姥因為故土難離,就和四姑(正常應該叫姨)仍舊住在了老家陳村。
我父親是上門女婿,所以,姥姥生的大女兒是我的二姑。聽母親說,她學習最好,上了蛤蟆屯初中還是全班第一。但家里窮買不起鞋,她一個女孩子赤腳怕羞,所以輟學了。她后來嫁的二姑夫本來也是我鄰村的,二姑夫的大爺是青島警備區(qū)司令,四八年國民黨撤退時,他對正在讀軍校的弟弟說:你要么跟我去臺灣,要么就連夜回家,帶著老婆孩子遠走他鄉(xiāng)。二姑夫的大爺去了臺灣,就是后來的臺灣駐美大使;姑父的爹就挑著姑父跑到了山西,挖了一個窯洞住了下來。姑父長大了身份不明說不上媳婦,只好回老家找,我二姑一聽那兒天天吃饅頭,想也不想就去了山西。
姥姥老了,二姑也想盡點孝心,就把姥姥接到山西襄汾享幾天福。姥姥是個一根筋的人,吃不慣白面饅頭,就知道天天想我和老家的人,姑姑又舍不得她走,就熬煎得更糊涂了。聽姑姑說,白天看不住,整天自己亂跑。當時通訊不便,我要是知道這樣,說死也不讓接到山西去。后來,回到老家陳村時,姥姥就很糊涂了。可能是腦子只對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批判會印象最深,經(jīng)常自言自語:“欒克田,真混蛋,一告告到襄汾縣,襄汾縣里來批判,批判批判再批判。”其實,鄰居欒克田也沒怎么惹她,給她背了多年黑鍋。一聽到她唱這首自編的歌謠,我的心里就流淚。
人糊涂了可能就容易產(chǎn)生幻覺。那時我到濰縣一中讀高中去了,弟弟還和她住一塊。姥姥經(jīng)常半夜起來,對弟弟說:“快起來,給你哥哥開門,他在敲門呢。”弄得弟弟直抱怨:姥姥天天晚上不讓我睡覺。每當我一月回一次家,我就到姥姥家住,她經(jīng)常拉著我的手說:“走,大隊里開會呢。”我為了安慰她,就一邊流著淚,一邊領著她到大隊里轉一圈再回來。這時,她就會心安好長時間,但還是時常茫然望著前方……
(市場板塊 張新一)